近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说:“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研究制定传统燃油汽车停产停售的时间表,将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等方面加快产业布局。”一时间,唱衰燃油车的言论甚嚣尘上。
的确,相较传统燃油车,甲醇乙醇、电力、天然气等新型能源车更为节能、环保,符合人类发展大趋势。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魁北克省等国家地区,早已发布了停产停售传统燃油车的具体时间表。但是,中国目前还未制定出停产停售的具体时间表,还未明确具体时点,尚处于政策商讨阶段。唱衰燃油车,为时尚早。
再则说,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不够完善成熟,相关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以电动汽车为主的共享汽车,从它运营以来,全国范围内屡见“没电晾在半路上”的新闻。究其根本,是因为相关电力技术不成熟、充电桩配比少。可以说,续航难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再例如,早在2013年,北京地区就试行过天然气汽车,但是却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原因在于天然气的供应和加气站的基础设施跟不上。乙醇甲醇汽车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陕西和内蒙一带有一定市场,这些区域媒制醇技术的经济性好,但乙醇甲醇汽车放在其他地区可能并没有多大优势。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制定都还处于研讨阶段,这也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在短时间内,新能源汽车还不能够大行其道。
相较而言,燃油车的存在价值依旧明显。自1885年汽油发动机问世以来,传统燃油车在技术及技术标准、配套设施、监管等方面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备,并且在特殊运输、货运和客运等领域,燃油车发挥着重要作用,强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发展。仅以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为例,以传统柴油车为主的公路运输就占据了整个物流运输行业77%的份额。
其实,在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燃油车的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比如美国的“超级卡车计划”和日本的“SIP项目”,都在致力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减低卡车油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纵观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大都也未提出停售燃油车计划。欧洲主流车企基本都选择传统节能、电气化和柴油发动机三大技术路线并驾齐驱,而不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孤注一掷。另外,停产燃油车涉及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石油公司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将会引发整个产业链的利益调整。因此,从制造端而言,汽车产业转型的争论、利益的博弈、复杂的法律程序都决定了:短期内,新能源汽车无法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市场地位。
新能源车代替传统燃油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市场过程,不能够依靠政策强推。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在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上更为认可传统燃油车。由于燃油车技术完善、驾驶体验好、加油方便,消费者还是愿意为之买账。再加上消费行为的依赖性和惰性,短期内,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还是较难改变。在未来十年内,民用传统能源汽车依旧是主流。
停产停售燃油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行之路。但是,想要让新能源车行稳致远,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