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让春运“拼车”一路顺风
给企业、社会优化出行方式的探索更大空间,相关部门可以结合“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供有针对性服务、完善法治保障。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临近,交通运输部表示,鼓励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拼车出行。随着私家车增多、高速路延伸,如何让“拼车”成为春运的有益补充,正是管理部门可以思考的问题。
对于拼车回家,公众有着较强的诉求。一个网络约租车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跨城拼车预约订单已经超过58万,数量还在激增。的确,火车票难抢,飞机票太贵,拼车回家虽非最优选择,但方便、便宜,应该会受到欢迎。交通运输部的表态,体现了对社会关切的回应,对社会力量参与春运分流的肯定,是管理理念、服务手段的与时俱进。
春运拼车回家,并非新鲜事。从上网发帖邀拼车、求拼车,到在公益平台上共享拼车信息,这几年春运,拼车都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运力”,满足了不少人的出行需求。不过,由于对司机个人品质、驾驶技术、车辆状况等方面的顾虑,以及明确相关责权的法律法规的空缺,不少人对于拼车回家的方式,仍抱持观望、怀疑态度。如何让顺风车更“顺风”,需要的不仅是鼓励。
其实,去年交通运输部关于网络约租车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拼车、顺风车可以存在。地方层面,北京市交通委2014年发布了《关于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规定市民签协议拼车,将不会被认定为非法运营的“黑车”,同时可以合理分摊费用。这些都是拼车取得“合法身份”的一个标志。
不过,和平常出行不同,春运期间,拼车有很大一部分是跨城市、跨省份的。远距离、长时间的驾驶,让拼车面临的各种“老问题”,更加凸显。如何最大程度确保不出意外,是乘客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分摊行驶成本、能否收取驾驶费用等,也需要有明确标准。而各地管理拼车的态度尚不明朗,执法标准和尺度也不统一,拼车上路会不会有汽车被查扣的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保障好拼车双方的合法权益,主管部门有必要尽快拿出具体、可行的管理方案,明确执法底线,为非盈利性质的拼车出行提供准确的规范参照。
今年春运讨论拼车,网络约租车平台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春节前,已有多款打车软件推出“跨城拼车”业务。毋庸讳言,利用打车软件拼车回家,今年肯定会大量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些平台提供的拼车服务,更需要做好规范和管理。应该规范和约束打车软件运营商,在司机资质审核、准入门槛设定、车辆安全性能、交通保险保障等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他们为了抢占出行市场,而忽视了最起码的保障司乘安全的社会责任。
客观地说,面对短期陡增的人流、形态各异的需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拿出十全十美的交通解决方案。无论是以“大数据”研判旅客出行规律提前做好部署,还是给企业、社会优化出行方式的探索更大空间,应对不断变化的春运形势,相关部门的治理“工具库”里,完全可以添加几样“新物件”,结合“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情况,在创新管理模式、提供有针对性服务、完善法治保障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实现新的突破。鼓励拼车出行开了个好头,期待有进一步的法规、意见来保障政策善意的落地。
“分享,带来温暖”,爱“拼”才会赢……当春节拼车回家这一互助型出行方案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交通选择,明确司乘双方的权责,才能打通拼车之路的“堵点”,使之能够更有效率地公众出行,减轻交通压力。而这,恰恰是群众期盼和交通部门工作的交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