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年的时间内,福建工程学院一大二学生小彬(化名),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款30万元左右,用于在网络上购买彩票赌球。2日晚,得知儿子再次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将儿子打成骨折,儿子报警求助。(8月13日澎湃新闻网)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也随之出现。校园网贷就是一块奶油蛋糕,大大小小的网贷平台都在校园内圈地跑马,颇有燎原之势。2015 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校园网贷对于大学生而言,究竟是福音还是陷阱,是天使还是魔鬼,恐怕还是针尖对麦芒,各说各理,一时之间难分左右。
可不争的事实是,校园网贷引发的负面效应从未停歇。今年3月在河南,一名大学生通过网贷赌球,结果欠下60多万元的债务,最终跳楼身亡;后在福建,又有19名同学被学长欺骗,平白无故就被“网购平台”催账。如今,福建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小彬再次因借贷招致家庭纠纷,恨铁不成钢的父亲更是将其打成骨折。诸如此类的案例不断甫出,可见校园网贷中依然存在种种弊病。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断言校园网贷即是罪魁祸首。校园网贷的出现,弥补了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空白。雨后春笋般喷薄涌现的各类分期和借贷网站,解决了大学生实际消费能力有限与旺盛消费需求之间失衡的问题,对其初衷无需心存敌意、然难以避免的是,亦有如小彬一样沉迷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无法自拔的学生,当消费需求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满足时,便把目光投向几乎零门槛的网贷。小彬三番五次地动用学费,偷刷母亲的信用卡,辗转于网贷平台借款,稍有理智的成年人也不会如此“沉沦”,继而迷失在网络赌球的阴霾里。
毋庸讳言,这种隐瞒家长的非正当消费,网贷平台自然也难脱干系,可以说正是这个“美丽的陷阱”让少数年轻人越陷越深,直至不可自拔。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倘若网贷平台对其借贷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小彬也断然没法在两年时间内向三十四家网络借贷平台借款。如果在催其还款的过程中及时告知小彬的监护人,他所背负的债务也不至于如此沉重。而实际上,有些网贷平台明知学生并没有很强的偿还能力,依旧会降低标准给学生不小的贷款额度。
网络贷款,或将是时代赋予人们的新兴消费形式。对于大学生这个纯粹且特殊的消费群体而言,校园网贷利弊双生,关键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各种“现实悲剧”的背后,既有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与消费观念的盲从,亦有网贷平台唯利是图和把关松弛。争议网贷是否可取毫无意义,对其一禁了之也不是办法。毕竟,校园网贷只是被某些人、某些网贷平台给“玩坏了”,呈现出一定的畸形病态。若想回归良性循环的网贷正途,还需学生自律与监管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