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模拟试题 >> 行政试题 >>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17)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19-09-11   【

  【例 1】(2017 山东)

  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        ”是不少人(特别是中青年群体)对待戏曲的态度。这里面固然存在        的偏见、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戏曲之美等因素,却也有另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一些戏曲虽然与观众之间没有屏幕之隔,却用艺术化的表演,讲述着与观众距离较远的生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洋兴叹 我行我素 B.望而生畏 一叶障目

  C.敬而远之 先入为主 D.知难而退 固步自封

  【解析】1.第一空,“这”为指代词,指代前文,要到后文找线索。“却”表转折,冒号之后进行具体解释,“虽然”后出现“却”,表转折,后文强调戏曲和观众的距离比较远。故横线处体现距离比较远,对应 C 项“敬而远之”,指观众一方面很尊重戏曲,一方面觉得它不贴近生活。

  A 项“望洋兴叹”指因为力量达不到或者没有条件而无可奈何,强调无奈,与文意不符,排除。B 项“望而生畏”的“畏”强调害怕,观众并非害怕戏剧,即使将“畏”理解为“敬畏”,也没有距离远的意思,排除。D 项“知难而退”指觉得难就退缩了,横线处指观众的态度,他们觉得戏曲离生活较远则“敬而远之”,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考查固定搭配“先入为主的偏见”,锁定 C 项。A 项“我行我素”指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不在意别人的眼光。B 项“一叶障目”指被一片树叶挡住眼睛,意为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联想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 项“固步自封”指停下脚步、不进步,强调保守、不进步。【选 C】

  【例 2】(2017 联考)

  虽然没有法律强制力做支撑的道德是虚妄的,但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也总是会显得        ,这种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法律的外在属性与道德的内在属性之间的矛盾。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理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如果道德不立,人心善变,那法律终会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形见绌 回天乏力 B.爱莫能助 孤立无援

  C.左支右绌 独木难支 D.捉襟见肘 力所不逮

  【解析】2.第一空,“但”表转折,后文出现指代词“这种”,横线处需体现“力不从心”的意思,指力量不足,应付不过来。A 项“相形见绌”指两者对比显出不足,文段强调法律解决问题的时候力量不足,排除。B 项“爱莫能助”,例如同学要求老师给其一个拥抱,因为距离太远,老师爱莫能助,指心里想,但是帮不了,并非力不从心的意思,且一般表述为“我爱莫能助”,与“显得”搭配不当,排除。C 项“左支右绌”是近几年国考、省考(2017 年国考、2017 年江苏省考、2017 年联考、2018 年联考都考查过)的“宠词”,与 D 项“捉襟见肘”可以划等号,指力量不足,应付不过来,如不确定,先保留。

  第二空,文段指出本来有道德和法理两根柱子,现在只有一根了,锁定 C项“独木难支”,对应文段的“共同支撑”。D 项“力所不逮”指力量达不到,例如想要上天,力所不逮,不如“独木难支”与文段对应恰当,排除。B 项“孤立无援”指没有别人的援助,与文意不符,且有“猪队友”,排除。A 项“回天乏力”指局势、病情难以挽救、无力回天,排除。【选 C】

  【例 3】(2018 海南)

  以往,似乎根本无需争论,绝大多数人认为抓环保当然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在这样的观念之下,环保部门纵使八方招架也难免        ,有时还不得不替别人“背锅”。环保干部一面抓环保,一面保“乌纱帽”,又如何能做       到 地搞好工作?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手足无措 全神贯注 B.顾此失彼 无忧无虑

  C.独木难支 心无旁骛 D.漏洞百出 四平八稳

  【解析】3.第一空,横线前出现“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为指代词,前文指出绝大多数人认为抓环保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即只靠环保部门自己。横线处表示只靠自己,即使八方招架,也应付不过来。A 项“手足无措”强调特别慌张,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程度过重,排除。D 项“漏洞百出”指漏洞特别多,程度过重,排除。B 项“顾此失彼”、C 项“独木难支”均可指力量不足,应付不过来,保留。

  第二空,文段指环保部门做了两件事,横线处说明环保部门无法专注地做好工作,对应 C 项“心无旁骛”。B 项“无忧无虑”指儿童天真无邪,与文意不符,排除。D 项“四平八稳”的字面意思指说话、做事很稳当,现在可以指做事只求稳,缺乏进取精神,排除。A 项“全神贯注”符合文意,但是有“猪队友”,排除。【选 C】

  【例 4】(2018 联考)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这种学习的广度实在是        ,凡是人类社会的东西和事物,都是其学习的对象。但对它未学习过的东西,人工智能就会        ,而且不知道逻辑推理,犯错误和发生事故也在所难免。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巨细无遗 倍感沮丧 B.不着边际 神经错乱

  C.广袤无边 不知所措 D.浩如烟海 颠三倒四

  【解析】4.本题很有意思,考查两个空。

  第一空,“凡是„„对象”对横线处进行解释说明,横线处意指学习的范围很广。A 项“巨细无遗”的“细”强调细致,而非范围广,排除。B 项“不着边际”、C 项“广袤无边”均可体现范围广,保留。D 项“浩如烟海”的搭配对象很有限,搭配书籍、史料,通常形容书籍、史料数量很多,“人类社会的东西和事物”不只是书,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根据“不知道„„在所难免”可知,“人工智能”对于未学习过的,不知道如何处理,C 项“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当选。B 项“神经错乱”形容得神经病,文段并未体现“人工智能”发疯、得神经病,排除。【选 C】

  【例 5】(2019 国考)

  基层离百姓最近,可以快速反馈百姓的感受和意见,随时进行政策调整,故能“因病施治”;基层直接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最了解体制机制改革中的症结和痛点所在,故能“       ”;基层最看重的是实效,       不得人心、难以持久,故内生的改革措施往往能“药到病除”。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药而愈 夸夸其谈 B.对症下药 花拳绣腿

  C.一针见血 朝令夕改 D.标本兼治 华而不实

  【解析】5.本题考查两个空,大家要综合考量。

  第一空,横线前出现“故”,即“所以、可以说”,总结前文,则前文是对横线处进行解释说明。前文指出找到了“症结和痛点”,锁定 B 项“对症下药”,“症”匹配前文“症结和痛点”。

  A 项“不药而愈”,文段强调“对症下药”,而非不吃药,排除。C 项“一针见血”指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如领导说话一针见血,与文意不符,排除。

  D 项“标本兼治”强调“标”“本”两个方面,而文段“症结和痛点”均强调“本”,未强调“标”,排除。

  横线前后均出现分号,表并列,前后出现语义上的顺承,故“因病施治”、横线处、“药到病除”形成对应。“因病施治”指根据不同的病采取不同的方法,故要找到症结点,然后“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锁定 B 项。

  第二空,B 项“花拳绣腿”指只做表面功夫,实际上没有用,与“华而不实”意思一致,符合文意,当选。C 项“朝令夕改”指政策、政令经常变,排除。D项“华而不实”符合文意,但是有“猪队友”,排除。A 项“夸夸其谈”指说话浮夸,即吹牛,排除。【选 B】

纠错评论责编:liyuxi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